网站首页
手机版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不是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不是民间故事之一

更新时间:2024-08-14 16:12:48作者:佚名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不是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不是民间故事之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另外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的传说主要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它是民间文化的积淀,代表了民间文学中积极向上的部分。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不是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四大民间故事吗

  越州(今绍兴)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今宁波)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为您推荐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不是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不是民间故事之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另外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的传说主要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它是民间文化的积淀,代表了民间文学中积极向上的部分。

2024-08-14 16:12

献给爱丽丝的创作背景(献给爱丽丝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

《献给爱丽丝》创作背景:在1808一1810年间,年近40岁的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畅的情况下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雷莎。1867年,诺尔在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

2024-08-14 16:12

二郎神是玉皇大帝的什么人 二郎神是玉皇大帝的?

二郎神是玉帝外甥。二郎神,即灌口二郎,亦称灌口神,国祀称号郎君神,是儒道释三方和古代官方尊奉的神祇。俗称二郎真君、清源君、川主、惠民大帝,尊号清源妙道真君、护国灵应王、川主帝君、英烈昭惠灵显威济王、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圣烈文昭宣灵忠仁王、清源妙道孚佑太乙真君惠民仁圣大帝、清源妙道护国崇宁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

2024-08-14 16:04

窦娥冤作者是谁 窦娥冤作者是谁体裁是什么

《窦娥冤》作者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左右),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汉族,解州人,另有籍贯大都和祁州)等说。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2024-08-14 16:04

最后的晚餐作者是谁 最后的晚餐作者是谁写的

《最后的晚餐》作者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科学家、发明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其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达·芬奇思想深邃,学识渊博、擅长绘画、雕刻、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

2024-08-14 16:04

共工是水神还是火神 有一年,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神共工和火神

中国古代的各种典籍均记载共工是水神。共工,又名共工氏、康回、孔壬,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炎帝后裔,祝融之子。在早期的文献中,共工是尧的臣子,之后演变为古帝王、部落首领,后再转变为神话中怒撞不周山、破坏天体秩序的天神。共工所处的时代,往前可追溯至高辛氏、颛顼、黄帝、炎帝等时期,往后则流传至舜、禹时期。

2024-08-14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