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事业单位人员与非全日制用工都享有合法的权益吗?

更新时间:2024-08-03 21:07:19作者:未知

事业单位人员与非全日制用工都享有合法的权益吗?

一、事业单位人员与非全日制用工都享有合法的权益吗?

都享有合法的权益的。“劳动者”具体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我国相关的法律中对于员工所拥有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二、劳动者享有哪些合法的权利?

1. 劳动者可以享受平等就业的权利

只要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就有享受平等就业的权利,用人单位对于符合招聘条件的应聘者,不能采用不公平的方式来区别对待。

2. 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就业的权利

劳动者想要出售自己的体力或者是脑动力来获取报酬,可以自由地选择就业的权利,可以选址进入某一个行业或者是工作单位,任何人不能加以阻止。这样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专长,喜好等来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

3. 劳动者可以有获取报酬的权利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劳动合同是属于依法定制的,任何单位不得私自定制不利于劳动者的条款,并强制要挟劳动者进行签名。而在签署劳动合同之后,劳动者按照规定进行了工作,那么用人单位就需要定时的向劳动者支付报酬,这是用人单位的义务。如果劳动者在工作之后拿不到劳动劳动报酬的,可以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期自身的合法权益。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是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4. 劳动者可以享受劳动安全卫生的保护权利

劳动者在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必须保证其劳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能让劳动者处于危及生命的工作劳动。如果是特殊的工作,需要员工在卫生条件不是很好的环境下暂时工作一段时间的,需要取得劳动者的同意,如果劳动者不同意,那么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进入卫生条件较差的场地工作。而在平常的工作环境中,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地必须干净整洁的,不得出现有危害劳动者身体物质的化学产品。

5. 劳动者有享受休息的权利。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中的规定,劳动者是有休息的权利的,用人单位不得强制让劳动者不休息,或者是极少休息。用人单位必须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定制劳动者工作的时间和休假的制度。

6. 劳动者可以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购买劳动保险,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方面是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不强,另外一方面是企业不愿意负担过重的劳动保险,增加企业的额外支出。

7. 劳动者可以享受技能培训的权利

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而教育权利不仅仅是指在还在读书阶段的未成年人,还指参加工作之后,在接受的职业教育。

依照我国相关法律中的规定,事业单位人员与非全日制用工都是作为和单位构成了实际的工作事实关系的人员,因此符合劳动者的身份,也就具有我国法律中规定的员工所拥有的合法的各项权利,一旦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员工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标签: 都是  全日制  与非  

为您推荐

事业单位人员与非全日制用工都享有合法的权益吗?

事业单位人员与非全日制用工都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因此也是都享有合法的权益的。依照我国相关法律中的规定,只要员工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实际的事实劳动关系,都是享有相关的合法的权益的。

2024-08-03 21:07

办理股东签证需要多长时间? 办理股东签证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给股东办理签证,需要4~5天的时间,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适当的延长,需要携带本人的护照,身份证和户口本的原件及复印件,用人单位出具的工作证明,当出入境管理机构提交申请,等候审核。

2024-08-03 21:07

放弃继承通过拍视频有效吗

是有效的,但是还是需要通过书面的形式签署放弃继承权的文件。我国相关的法律中明确的对于放弃财产或者房产的继承权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拍视频是合理的行为,但是还是需要签署一份书面的文件。

2024-08-03 21:05

工作期间员工故意伤害罪会被判刑吗(工作期间故意伤害他人,谁负责)

是会被判刑的。不管员工是不是在工作期间做出的属于故意伤害罪的行为的,都是属于构成了故意伤害罪的行为,需要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最终造成的后果恶劣的程度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2024-08-03 21:05

未生效合同的定金可以退回吗 未生效合同的定金可以退回吗怎么退

是可以退回的。不管签署的合同是什么类型的,只要认定合同未生效的,都是可以将已经缴纳的定金退回处理的,这是合理的行为和合理的要求。如果双方就退还定金的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起诉解决。

2024-08-03 21:05

仅拿出实施了偷税行为的主观证据能证明他人收税了吗?

仅收集到他人实施了偷税行为的主观证据不可以证明他人收税了,由于主观证据存在“先供后翻”、“时供时翻”等情况,需要结合主观、客观两方面的证据之后,分析他人是否确实实施了偷税漏税行为。

2024-08-03 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