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2021江苏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答题活动题库完整答案(二)

更新时间:2024-01-18 11:04:49作者:未知

2021江苏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答题活动题库完整答案(二)

  1. 甲状腺癌高发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碘缺乏相关疾病的减少,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甲状腺疾病谱也在改变。

  近年来,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国内外学者分析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甲状腺癌发生与电离辐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改变有关;另一方面,群众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明显上升,特别是高分辨率B超和细针抽吸细胞学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韩国自上世纪末启动全国癌症筛查计划,将甲状腺癌的筛查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一跃成为女性癌症发病之首,是临床过度检查和诊断的突出例证。

  2. 食用碘盐与甲状腺癌有关吗?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食盐加碘与甲状腺癌高发现象有关联。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都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3、甲状腺疾病患者如何补碘?

  我国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18年5月最新联合发布的《中国居民补碘指南》指出: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

  应限制碘摄入,尽可能忌用富碘食物(含碘盐)和富碘药物。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从程度上分为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导致甲减的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损伤、甲状腺手术切除、放射性碘破坏、外照射、碘缺乏或碘过量等。

  如果甲状腺全部切除或完全破坏所致甲减,患者需要接受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因此,食用加碘食盐或未加碘食盐对甲状腺无明显影响。

  如果为甲状腺腺叶切除或甲状腺组织尚有残留,可以正常碘饮食,包括食用加碘食盐。

  碘缺乏所致甲减往往发生在碘缺乏地区,食用加碘食盐是最有效的方法。

  碘过量所致甲减程度较轻,常见亚临床甲减,此时需查找碘过量原因,限制碘的摄入,如避免饮用高碘水或食用过多富碘食物等。

  (3)自身免疫甲状腺炎患者:

  建议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炎患者适当限碘。可以食用加碘食盐,但适当限制海带、紫菜、海苔等富碘食物的摄入。

  (4)甲状腺结节:

  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女性和老人多发。多数甲状腺结节病因不清。

  碘摄入量过多或不足都能使结节患病率升高,所以要适碘饮食(包括不要食用过多盐)。

  如果甲状腺结节有自主功能伴有甲亢,则需限制碘摄入。

  甲状腺癌患者一般可以正常碘饮食,如果手术后行放射性碘清甲或清灶治疗,治疗前需要低碘饮食。

  (5)妊娠期甲状腺疾病:

  妊娠期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甲状腺激素来自母体和胎儿。在妊娠前半期,主要来自于母体。所以,妊娠期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也要摄取足够的碘以供给自身和胎儿碘营养所需,否则容易造成胎儿碘营养不足,食用加碘食盐是最好的方法。

  患有自身免疫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妊娠妇女,还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左甲状腺素剂量。

  妊娠前有甲亢并低碘饮食的患者,在拟妊娠前至少3个月食用加碘食盐,以保证妊娠期充足的碘储备。

  妊娠期甲亢患者也要摄取足够的碘,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

  妊娠期间应权衡利弊,谨慎地选择会使患者暴露于高碘环境中的诊断措施和治疗药物。

本文标签: 甲状腺  食盐  患者  甲状腺癌  甲减  

为您推荐

2022年6月1日常州全员核酸检测通知 常州全体核酸检测

对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核酸检测工作、扰乱秩序或瞒报、谎报、伪造信息的人员,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2024-01-18 11:24

6月1日常州西太湖 常州西太湖攻略

没有身份证的儿童,请家长随身携带好家庭户口本、手机,或者提供“核酸采样码”。48小时内接种新冠疫苗人员不得参加核酸检测。

2024-01-18 11:24

6月1日常州湖塘镇部分区域开展核酸检测

请在规定时间内有序到就近采样点参加核酸检测,企业和商铺工作人员请到就近社区采样点参加核酸检测。学校师生不参加本次我镇全员核酸检测。

2024-01-18 11:24

常州端午武进新冠疫苗接种通知(武进区新冠疫苗服务热线)

60周岁以上老年人需带好一年内体检报告;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行动不便人群建议由家属陪同前往。

2024-01-18 11:22

6月1日常州新北区开展核酸检测 6月1日常州新北区开展核酸检测活动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请广大居民不信谣,不传谣。对拒不参加统一组织的核酸检测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2024-01-18 11:22

6月1日常州湟里镇局部地区开展核酸检测

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继续增强防范意识,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规范消毒、保持社交距离等日常防护,主动配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2024-01-18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