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茶(苦荞茶的功效和作用还有适用人群)
2024-07-21
更新时间:2024-07-21 00:10:53作者:佚名
鱼(鱼类动物)一般指鱼类,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部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杂交的后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
鱼(鱼类动物)一般指鱼类,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部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杂交的后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群。
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有些鱼类如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大马哈鱼等。
基本概况
1、有颌类
上下颌,多数具胸鳍和腹鳍。内骨骼发达,成体脊索退化,具脊椎,很少具骨质外骨骼。内耳具3个半规管。鳃由外胚层组织形成。由盾皮鱼纲、软骨鱼纲、棘鱼纲及硬骨鱼纲组成。其中盾皮鱼纲和棘鱼纲只有化石种类。现存种类分属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板鳃亚纲约600余种,全头亚纲有3科6属约30余种,硬骨鱼纲可分为总鳍亚纲、肺鱼亚纲和辐鳍亚纲等3亚纲。
2、无颌类
脊椎呈圆柱状,终身存在,无上下颌。起源于内胚层的鳃呈囊状,故又名囊鳃类。脑发达,一般具10对脑神经。有成对的视觉器和听觉器。内耳具1或2个半规管。有心脏,血液红色。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偶鳍发育不全,有的古生骨甲鱼类具胸鳍。对无颌类的分类不一。一般将其分为:盲鳗纲、头甲鱼纲、七鳃鳗纲、鳍甲鱼纲等
外形特征
1、形态
①纺锤型:也称基本型(流线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于在水中游泳,整个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在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
②平扁型: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型呈上下扁平,行动迟缓,不如前两型灵活,多营底栖生活。
③棍棒型:又称鳗鱼型。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
④侧扁型: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和背腹轴的比例差不太多,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扁平形,使整个体型显及扁宽。
2、鱼鳍
鱼类的附肢为鳍,鳍由支鳍担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角鳍条不分节,也不分枝,由表皮发生,见于软骨鱼类。另一种是鳞质鳍条或称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有分节、分枝或不分枝,见于硬骨鱼类,鳍条间以薄的鳍条相联。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条两种类型,鳍棘由一种鳍条变形形成,是既不分支也不分节的硬棘,为高等鱼类所具有。软条柔软有节,其远端分支(叫分支鳍条)或不分支(叫不分支鳍条),都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鱼鳍分为奇鳍和偶鳍两类。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1对,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后肢。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肛鳍)。
3、皮肤
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甚薄,由数层上皮细胞和生发层组成。表皮下是真皮层,内部除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皮肤感受器和结缔组织外,真皮深层和鳞片中还有色素细胞、光彩细胞,以及脂肪细胞。
4、鱼鳞
软骨鱼的鳞片称盾鳞。硬鳞与骨鳞通常由真皮产生而来。现存鱼类的鱼鳞,根据外形,构造和发生特点,可分为楯鳞、硬鳞、侧线鳞三种类型。
5、骨骼
鱼类具有发达的中轴与附肢骨骼,对于保护中枢神经、感觉器官与内脏,支持体驱以及整个身体的活动有重要作用。中轴骨骼由头骨(胸颅与咽颅)和脊柱组成。咽颅是围绕消化道最前端的一组骨骼,用来支持口和鳃。脊柱由许多块椎骨组成。
6、肌肉
鱼类的平滑肌和心脏肌与高等动物无大差别,但横纹肌分节现象明显,分为体节肌和鳃节肌。躯干部肌肉按节排列呈弓形。
内部特征
1、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对鱼类的生命活动很重要,它由脑、脑神经、脊髓与脊神经构成,脑和脊髓为中枢神经,脑神经与脊神经为外周神经。鱼类虽有属植物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但是相当原始,说明鱼类在脊椎动物中仍是很低等的。器官鱼类的感觉器官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以及水生脊椎动物特有的侧线器官。某些鱼类还能感觉到磁场,从而判定方向。
2、脑垂体
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由漏斗柄连于第三脑室(间脑室)的底部。硬骨鱼类的脑垂体由前叶、间叶、过渡叶及神经部组成,前三部分称为腺垂体或主叶,神经部称神经垂体或后叶。前叶的后方为间叶,间叶的后方为过渡叶。
3、甲状腺
鲤鱼的甲状腺系由鳃笼底部发生,成零星小块(小囊)分散在咽喉区腹主动脉的腹面、基鳃骨和胸骨甲状肌处。
4、后鳃体
由最后鳃裂的上皮细胞发生,位于食道及静脉窦之间。后鳃体能产生降血钙素,预防血钙含量过高,还能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组织的解体。
性别决定
在脊椎动物中,鱼类是性别决定方式最为多样的一个类群。与高等脊椎动物一样,鱼类性别决定的基础仍然是遗传基因,但不同的是在许多鱼类,决定性别的基因并不明显地集中于性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更多地参与到性别决定中。另外,在发育早期鱼类的性别更明显地表现为双向潜力:某些外部环境因素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鱼类的性别分化,从而使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益显复杂。
分布范围
世界现存鱼类的分布极广,近4000米的高山水域与6000余米的深海均有踪迹,其中海水鱼与淡水鱼的种数之比为2:1。
1、海洋
约80%分布在浅海大陆架区,特别是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区。等温线与海鱼的分布关系极大。在寒带与亚寒带海区分布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鲱、鳕、鲑、鲽和鲭等。在亚热带海区分布的主要是沙丁鱼、鯵和鲐。在热带、亚热带海区则分布金枪鱼等。
中国的海洋鱼已知的余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鳓鱼、鲳鱼、鲐鱼、鲅鱼、大马哈鱼、鲚鱼、鲥鱼等。我国近海区的海洋鱼类区系可划分为5个分区:
①渤海、北黄海分区,以暖温性鱼类为主。
②南黄海、东海近海分区,以暖水性鱼类为主。
③东海外海分区,处于黑潮主干流经海区,主要为暖水性鱼类。
④南海大陆沿岸分区,以暖水性鱼类为主。
⑤南海外海分区,多为热带性珊瑚礁鱼类,总数近千种。
2、淡水
通常分原生和次生两大类,前者如鲤形目等鱼类,后者如丽鱼科以及其他由海洋进入淡水生活的鱼类,比较能耐半咸水环境。中国的淡水鱼有1000多种,我国的淡水鱼类区系可分为5个分区:
①北方山麓分区,分布冷水性鱼类,如茴鱼、狗鱼、江鳕与杜父鱼等。
②华西高原分区,以冷水性、地向性鱼类为主,如鲤科的条鳅、河鲈等。
③宁蒙分区,以冷温性、古老性鱼类为主,如刺鱼与雅罗鱼。
④江河平原分区,以暖水性、静水性鱼类为主,如胭脂鱼科与鲤科的大部分种类。
⑤华南分区,以南方暖水性、急流性鱼类为主,如鲤科的鲃亚科与平鳍鳅科等。中国的内陆水域不仅有丰富的鲤科鱼类,并且有团头鲂、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鲮等优良养殖鱼种。多数地区气候温和、水面众多,雨量充足是发展淡水养鱼的优越条件。
3、影响因素
影响鱼类地理分布的因素很多,包括盐度、温度、水深、海流、含氧量、营养盐、光照、底形底质、食物资源量与食物链结构,以及历史上的海陆变迁等。
生活习性
1、运动
主要靠按节排列于身体两侧的肌肉交替收缩,使体躯与尾鳍左右摆动而前进,其他鳍起平衡与转向作用。某些鱼的鳍经变态后还具有攻击、自卫、摄食、生殖、发声、爬行、滑翔、跳跃、攀援、呼吸等功能。
2、摄食消化
鱼类的食性通常分为4种类型。滤食性、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鱼类的消化器官分为口、口咽腔、食道、骨、肠、直肠、肛门等几部分。鱼类食物的消化与胃肠的收缩运动有关,还受外界的水温、溶氧量、摄食量、食物的理化性状等因素有关。
3、呼吸
鱼类除用鳃呼吸外,还有辅助呼吸的方式,如肠呼吸、皮肤呼吸、口腔呼吸、褶鳃呼吸、鳔呼吸等。鱼类有两个鼻孔,但不通口腔(仅肺鱼和总鳍两个亚纲除外)。
4、血液循环
鱼类的血液循环为非混血循环,是单循环,动脉搏中的血液含氧量较高,循环效率较混血循环高。
5、排泄渗透调节
鱼的排泄器官主要是中肾,由许多肾小管连接肾小体组成。液态代谢废物经肾小囊过滤后由中肾管排出体外。鱼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由肾和鳃来完成。
6、循环呼吸
鱼类的心脏一般由静脉窦、心耳、心室、动脉圆锥组成。血液由心脏经腹侧主动脉进入鳃区,经气体交换后的血液,离开鳃区分头向全身各处组织供血。全身血液通过静脉系统返回心脏。鳃是鱼类特有的呼吸器官。鳃的呼吸面就是鳃小片,其面积很大。
7、繁殖方式
鱼类一般为雌雄异体,生殖腺通常成对。软骨鱼类一般为体内受精,行卵胎生、胎生或卵生,多数硬骨鱼为体外受精。所产之卵淡水鱼为沉性或浮性,海水鱼均为浮性。鱼类的性成熟与种类、营养、水温、光照等有很大关系,并由促性腺激素调节。受精卵经一定时间后孵化,仔鱼脱膜而出。鱼的一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未成熟期与成鱼期。其中仔鱼期死亡率最高。鱼类受精和发育的方式有以下四种:
①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②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③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卵未产出前,雄鱼通过特殊的交接器官。如鳍脚、短管等,使精液流入雌鱼生殖孔内,卵在体内受精后不久,卵成熟后,排出体外发育。
④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鱼系介绍
1、软骨鱼系
本系是现存鱼类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200多种,中国有14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其主要特征是:
①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
②体表大都被楯鳞。
③鳃间隔发达,无鳃盖。
④歪型尾鳍。本系共分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2、硬骨鱼系
硬骨鱼系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多的一类,有2万种以上,大部分生活在海水域,部分生活在淡水中,其主要特征是:
①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
②体表被硬鳞、圆鳞或栉鳞,少数种类退化无鳞。皮肤的粘液腺发达。
③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鳃盖遮护,从鳃裂流出的水,经鳃盖后缘排走,多数有鳔。
④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
⑤大多数体外受精,卵生,少数在发育中有变态。
最早的鱼是4.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出现在地球上的圆嘴无颌的鱼。鱼类很容易从外表上区分开来,它们组成了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在总数为5万种的脊椎动物中,鱼类有2万2千余种。
鉴别方法
有不少人对鱼类的概念存有误解,看到在水中生活而外形像鱼,或者名字中有个“鱼”字的动物,便以为属于鱼类。比如“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墨鱼(属于软体动物)、鲍鱼(属于软体动物)、甲鱼(属于爬行动物)、娃娃鱼(两栖动物)、鳄鱼(爬行动物)等等,便常遭此身份被误解之委屈。一般而言,一种动物必须符合四点才能算是鱼:
1、必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少部份鱼能短时间待在陆地上。
2、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运动)。
3、呼吸主要依靠鳃。
4、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医学作用
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鳔为鱼鳔胶)、大黄鱼(耳石为鱼脑石)、鲨鱼等等。
另外,还常用作医药工业的原料,例如鳕鱼、鲨鱼或鳐的肝是提取鱼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主要原料。从各种鱼肉里可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河鲀的肝脏和卵巢里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来治疗神经病、痉挛、肿瘤等病症。大型鱼类的胆汁可以提制“胆色素钙盐”,为人工制造牛黄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