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
2024-07-24
更新时间:2024-07-24 07:07:18作者:未知
参别名:黄参、棒槌、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
人参
人参别名:黄参、棒槌、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人参品类众多,但唯独产自长白山的方为珍品,如吉林的“森娃娃”等,更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及补之上品。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芦头)短,直立或斜上,不增厚成块状。主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地上茎单生,高30-60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有宿存鳞片。叶为掌状复叶,3-6枚轮生茎顶,幼株的叶数较少,叶柄长3-8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无托叶,小叶片3-5,幼株常为3,薄膜质,中央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最外一对侧生小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4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下延,边缘有锯齿,齿有刺尖,上面散生少数刚毛,刚毛长约1毫米,下面无毛,侧脉5-6对,两面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0.5-2.5厘米,侧生者较短。伞形花序单个顶生,直径约1.5厘不能回复vg米,有花30-50朵,稀5-6朵,总花梗通常较叶长,长15-30厘米,有纵纹,花梗丝状,长0.8-1.5厘米,花淡黄绿色,萼无毛,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卵状三角形,雄蕊5,花丝短,子房2室,花柱2,离生。果实扁球形,鲜红色,长4-5毫米,宽6-7毫米。种子肾形,乳白色。
人参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根状茎(芦头)短,上有茎痕(芦碗)和芽苞,茎单生,直立,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伞形花序顶生,花小,花菩钟形,具5齿,花瓣5,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花药球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1,柱头2裂。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种子2个,扁圆形,黄白色。
二、生长习性
人参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之间,1月平均温度-23~5℃,7月平均温度20~26℃,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年积温2000~3000℃,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0.7~0.8。人参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
三、地理分布
人参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东经117.5°~134°之间,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雾灵山、都山)、山西、湖北等地也产人参。
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现吉林、辽宁栽培甚多,河北、山西有引种。苏联、朝鲜也有分布,朝鲜和日本也多栽培。
四、物种现状
濒危物种。人参为第三纪孑遗植物,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约40~50cm,轮生掌状复叶。初夏开黄绿色小花,伞顶花序单个顶生,果实呈扁圆形。也是珍贵的中药材,是“东北三宝”之一,在中国药用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以山西五加科“上党参”为代表的中原产区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等地的人参早已绝灭。东北参也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因此,保护本种的自然资源有其重要的意义。
人参已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保护。其它分布区也应加强保护,严禁采挖,使人参资源逐渐恢复和增加。东北三省已广泛栽培,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引种。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它与三七、西洋参等著名药用植物是近亲。野生人参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它怕热、怕旱怕晒,要求土壤疏松、肥沃、空气湿润凉爽,所以多生长在长白山海拔500~1000米的针叶、阔叶混交林里。每年七八月正是人参开花季节,紫白色的花朵结出鲜红色的浆果,十分引人喜爱。野山参在深山里生长很慢,60~100年的山参,其根往镑也只有几十克重。